HOME> 世界杯2022年> 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

2025-08-21 00:48:33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9年8月3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3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三位一体"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本条目有隐藏内容,或许有碍读者阅览。请协助改善条目,以符合维基百科标准。一般应该仅由特定标准化模板提供折叠资料表格,勿因故事剧情或项目混杂而隐藏;内容应该考虑其他方式呈现。重复记载、过度细节与无助了解主题的堆砌内容等需要考虑除去。

关于与“三位一体”标题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三位一体 (消歧义)”。

基督教系列条目

耶稣

基督

基督教中的耶稣

降生

事工

受难(十字架)

复活

圣经

基础

旧约

新约

福音

正典

书卷(英语:Books of the Bible)

教会

信经

新约 (概念)

神学

三位一体

圣父

圣子

圣灵

辨惑学

洗礼

基督论

教会四特征

神学史

传教

救赎

恩赐终止论与恩赐持续论

历史

传统(英语:Christian tradition)

马利亚

使徒

彼得

保罗

教父

早期基督教

君士坦丁

大公会议

奥古斯丁

东西教会大分裂

十字军东征

多玛斯

亚维侬分裂

威克里夫

扬胡斯

宗教改革

路德

喀尔文

慈运理

亨利八世

阿民念

教派(列表)

西方基督教

天主教会

新教

信义宗

循道宗

再临宗

重浸宗

圣公宗

浸礼宗

归正宗

福音派-灵恩派-基要派

圣洁运动

解放神学

东方基督教

正教会

东正教会

东仪天主教会

东方正统教会

东方亚述教会

非三位一体派

耶和华见证人

后期圣徒运动

独一神格五旬节派(英语:Oneness Pentecostal)

相关专题

艺术

节日

礼仪

音乐

祈祷(祷告)

敬拜

传福音-布道

教会治理

基督教象征

合一运动

批评

其他宗教关系

Portal:基督教查论编

神圣三位一体, 由 Szymon Czechowicz (1756–1758) 所描绘

三位一体(拉丁语:Trinitas,又译为天主圣三或三一论),基督教神学术语,是基督教的神YHWH(新教常汉译为上帝或耶和华,天主教常汉译为天主雅威)的神学理论,建立于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尼西亚信经》,是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大部分新教教会的基本信条。

三一论主张:圣父、圣子、圣灵(天主教会译为圣神,东正教会和新教则译为圣灵)三个不同的位格为同一本体、同一本质、同一属性,是一位上帝,他们以同本体论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连:[1]

通俗地说,神是独一的,只有一位神;圣父完全是神,圣子完全是神,圣灵完全是神;子是父的化身和彰显,灵是父子的实际和实化。

《亚他那修信经》对三一论得到了比较公认的解释。《新约圣经》没有明确使用“三位一体”一词,三位一体的理论基础建基于一些圣经经文。[2]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浸)。”《马太福音》第28章第19节(和合本)“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玛窦福音》第28章第19节(思高本)

其中包括在经文用“名”是单数,三位一体的支持者指圣父、圣子、圣灵乃共用上帝的名。一些经文被视为隐含三位一体的思想,而教父和护教士加以立论及宣讲。

历史上不断有一些基督教派及个别人士否定此教义。基督宗教的主流教会接纳三位一体为传统教义之一;反对方则支持“一位格论”[3]、“形态论”、“三位三体”等,否定三一论。

传统天主教会把圣神降临节后第一个主日定为天主圣三节,纪念天主圣父、圣子、圣神是三位一体。

历史[编辑]

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敬拜基督和崇拜天父,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受浸),却没有使用“三位一体”的名词。第一、二世纪的教父(如伊纳爵[4]、游斯丁[5]等)运用三位一体的概念,但没有使用这个名称。最先使用“三位一体”一词的,是拉丁教父戴都良。他用“本体”(essence)来说明神性及神性所包括的一切,指圣父、圣子、圣灵同有相同本质,只是互相关系的不同。戴都良用拉丁文Trinitas,意为“三而一”。后来,这词一直被教会所采用。

三一论图示

戴都良是支持《从属论》,认为“父是全部的本质,子是部分的本质,因为子乃是从父演展出来。”戴都良是支持“子低于父”的观点。戴都良之所以被认为是重要的教父,因为他乃是第一个开始讨论本质与位格概念的人;后来在《尼西亚信经》制订时,所用的概念竟与他早一百多年所说的相符合。三世纪的教父俄利根、诺洼天、希波律图[6]、教宗狄约尼削[7]等人都持三位一体的原则。

从公元2至5世纪,基督教的教父们根据《圣经》,再结合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的学说(包括新柏拉图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学说),建立出一套属于基督教的教父哲学(即早期的神学)。《教义史六、亚历山大的教父》指出:“在第二、第三世纪中,有人将古希腊哲学与福音的真理混合起来,形成了一派神学,即所谓亚历山大派的神学。”这时期的著名教父有俄利根,他是用“永远生出”来解说父与子关系的第一人。“俄利根说“圣言”(指圣子)有自己的位格,也与父同永,乃是由于圣父永恒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与父同永”,使三位一体教义有了一个神学基础。虽然如此,俄利根仍认为“子是小于父的”。“俄利根不单是认为子在世时是次于圣父,就是在本质上看来也是次于圣父的。”总括来说,早期护教士和教父(包括亚流的亚流派)都是认为圣子(即子)与圣父(即父)不是平等的,圣子在某一方面小于圣父。

教父亚他那修与亚流及其支持者亚流派有一个主要分歧,“亚他那修觉得,若以基督为受造者,即否认相信他而得救并与上帝联合。”“会议中亚流派拒绝“永远生出”的概念,而亚他那修却坚称此点。亚流派说,圣子是从无中被创造出来的,而亚他那修则主张,他是从圣父的本质中而生出来的。亚流派主张,圣子与圣父并非是同质的,而亚他那修坚称,他是与父同质的。”之后亚他那修为了抵抗亚流派写成了亚他拿修信经。

公元325年在尼西亚会议中, 三位一体被宣告为正统, 亚流被谴责

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召集的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后世称为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在公元325年召开。会议讨论的是“同质”和俄利根的“同永”这两个问题。会议最终采用了关键字词——“同质”(homoousios)[8],公认耶稣和圣父是同一本质,是同等的,并通过了《尼西亚信经》[9]。反对的亚流派被判为异端。据该撒利亚主教优西比乌在会后记载,当时君士坦丁大帝主持会议“彷佛是上帝的使者”[10],故《教义史》上指出:“会议的决定并没有止息争端,只是成为争端的开始。”没多久以后,不论君士坦丁大帝或者是多数东方教会的主教们,竟都拒绝尼西亚公会议采纳的《尼西亚信经》。[11]

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中,只讨论了圣子和圣父同质的问题,圣灵(圣神)的正统性并未有在《尼西亚信经》提及。关于圣灵的地位,《天主教历史浅谈(上二十三)》指出:“凯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作了一番神学思考,写了一部《论天主神圣》(Il trattato sullo Spirito Santo,374)的书,他在著作中指出,圣神与圣父和圣子是同性同等的。”[12]及至公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大公会议在重新修订《尼西亚信经》时上加上了圣灵的描述。

经过戴都良和亚他那修的多年发展,最后由奥古斯丁确立为教会的神学信仰。加上在大公会议中的确定,三位一体最终成为传统教义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改革家克尔文进一步说明三位一体的教义,故此这也是新教信仰的一部分。直到现代,传统基督宗教均恪守三位一体为传统的重要教义。

现按正统神学的观点,三位一体是有限的人类理性所无法理解的,例如在《系统神学》描述:“上帝三位一体的奥秘,非凡人的智慧能测;在人的有限经验上,没有类似的事,可作比拟;因此一切比拟的想法,都不能达成愿望。在中古时代,乃视为一个奥秘;在十八世纪,乃视为一种无意义和不合理的教义。即使到现在,三位一体论仍不能有一个圆满的解释。在人的经验和理解上,不能有一个完全恰当的比拟,更不能积极阐发其奥秘。”[13]

圣经根据[编辑]

旧约[编辑]

在《创世纪》“起初神创造天地”文中,在希伯来文中,“神”(Elohim)一字乃复数,本来在希伯来文中,Eloah是单数,Elohim是复数。然而,圣经的作者用 Elohim,然后又指出祂乃独一无二的上帝。祂的名字指出祂乃独一无二的真上帝。“耶和华上帝”这名字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不下300次,“耶和华”是单数的(He is),是独一上帝的名字,但Elohim却是复数的。

在《创世纪》第一章26节,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文中,上帝自称我们。

《以赛亚书》9章6节先知预言救主耶稣的诞生时说道:“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直称救主是全能的上帝,耶稣的上帝人二性在旧约中早有预表。

新约[编辑]

《马太福音》第28章19节“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文中,在此“奉……的名”,“名”字在原文是单数的,而“三位同享一名独一真神的名”(或译: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也清楚显示了“三一神”的真理。

《约翰福音》20章28节:“多马答道:‘我的主呵!我的上帝呵!’”

《希伯来书》1章8节:“讲到他的儿子,便说道:‘上帝呵,你的座位是永世无穷的、你的国权是合乎义理的!’”

《犹大书》1章4节:“为的是有不敬虔的人暗地入会,他们把我上帝的恩典反看做邪恶的缘由,抗拒一主上帝——就是我主耶稣基督,这些人从前被上帝预定受刑罚的。”

神的独一性[编辑]

《创世记》第一章1节:起初神创造天地。

《申命记》第六章4节:“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撒迦利亚书》第14章9节:“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

《马可福音》第12章29节: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约翰福音》第五章44节:“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

《约翰福音》第17章3节:“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罗马书》第16章27节:“愿荣耀,因耶稣基督,归与独一全智的神,直到永远。阿们!”

《提摩太前书》一章17节:“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犹大书》第一章24节:“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

《哥林多前书》第八章4b节:“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

《哥林多前书》第12章6节:“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雅各书》第二章19节:“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圣灵是神的使者?[编辑]

圣灵是神的灵,基督的灵,神出来一位保惠师。(圣灵的位格在此展现出来)

《创世记》1章2节:“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圣神参与了创造。

《诗篇》第104章30节:“你发出你的灵,它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换为新。”这里的你指的是耶和华神[查证请求],神发出圣灵万物便受造,说明圣灵参与了创造。

《约翰福音》第三章5节:“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这里说到圣灵使人重生,说明了圣灵是救主。

《使徒行传》第五章3节: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第五章4节: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我们可以看到(欺哄圣灵,就是欺哄神)。

《约翰福音》第14章16—17节:“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乃是真理的圣灵”,注意是“一位”圣灵是位格的,圣经记载:他来了,提到“圣灵”用他。

《哥林多前书》第12章11节:“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诗篇》第139章的7—8节:“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们无法逃避圣灵,这里讲到圣灵无所不在。

《哥林多前书》第二章的10—11节:“只有神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 圣灵参透万事,连神最深奥的事也参透了,这里提到圣灵无所不知。

《约伯记》第33章4节:“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由于《约伯记》是诗歌体文句上下平行同义,全能者的气是指圣灵,圣灵有能力造就人。

耶稣是神?[编辑]

耶稣的回答[编辑]

在《约翰福音》第十章的29至38节中,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我与父原为一。”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他。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神。”

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

门徒的解释[编辑]

《约翰福音》第一章1节:“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这里的“道”指的就是“子‘由神生的道’,他是在神创造万有之上的弥赛亚,就是基督。亦是指神的首生的约翰壹书‘太初原有的生命之道’。也是启示录所提到的,神的七灯台和七灵及神的羔羊“我是初,我是终”的生命之主。他就是神所生造的独生子(首先原有之生命)。万物是借着他创造而有的。将来,神也要藉他儿子生命,创造更多的神之子生命来。所以,在《创世纪》中说“我们”是指圣父、圣子和圣灵[来源请求]。

《约翰福音》第10章30节:“耶稣说:‘我与父原为一。’” 耶稣与父是一。意思就是耶稣是从父(本质)而生而来的,身心灵完全合而为一(也就是神)。

《约翰福音》20章28节:“多马答道:‘我的主呵!我的上帝呵!”使徒多马是第一位公开表达耶稣是上帝的人,他与复活的主相遇,向我们揭示了信仰。

《约翰一书》第五章20节:“我们也知道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生。”

《约翰福音》第一章18节:“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称主耶稣为“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希腊文原文的意思“在父怀里的神”)

《希伯来书》第一章8节:“论到子却说,‘神阿,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子就是指耶稣基督。本处清楚表明耶稣是神。

《罗马书》第九章5节:保罗心灵也感动的说“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

《提摩太前书》第三章16节:“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 神在肉身显现的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源可靠?]

《歌罗西书》第一章15-16节:“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爱子指的是耶稣,介绍耶稣是不能见的神之像,且是首生而首造万有之上,将耶稣与受造万物分别开来,后面进一步解释其实耶稣就是他父神藉他生命创造物的生命之主。[来源请求]

圣父、圣子、圣灵同时出现的经文[编辑]

基督的洗礼

耶稣受神、圣灵祝福

《路加福音》第三章21—22节:“众百姓都受了洗,耶稣也受了洗,正祷告的时候,天就开了,圣灵降临在他身上,形状彷佛鸽子,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圣父、圣子、圣灵)同时出现。

下面是祷告和劝勉的话

《哥林多后书》第13章14节:“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都与众教会同在的。

《犹大书》第20章21节:“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 同等行(圣灵的感动、神的慈爱、耶稣基督的恩惠)。

《彼得前书》第一章2节:“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给你们。”

反对声音[编辑]

基督教[编辑]

在基督宗教的教会成立初期,《圣经》所记载的历史没有记录耶稣和使徒讨论三位一体的问题。直至2-3世纪,有些古代教父开始用希腊哲学思想去论证上帝。自那时开始,上帝是三位一体的讨论便越趋炽热了。发展至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前,三位一体已发展为教内争论。其后君士坦丁大帝召开了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会议亦通过《尼西亚信经》列明“圣子与圣父同质”,并将亚流派判为异端。但大公会议以后,有关三位一体的争论持续了数十年。曾经有段时期,亚流派的势力反过来压倒亚他那修派的势力。两方势力仗赖罗马皇帝的支持互相抗衡,直至公元381年。

公元380年2月2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并在次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将《尼西亚信经》确立为“国家标准信仰”[14]。至此,三位一体的教义随之而被确立,反对势力再次被压制。反对三位一体教义的人被审判为异端,有的被直接处死或者死于火刑。这一斗争持续了多个世纪。直到中世纪,人们再用哲学和心理学去解释教义,三位一体完全确立[15]。

794年,查理曼在拉丁教会召集的法兰克福大公会议上宣布义子说为异端[16]。

现今不承认三位一体的基督教团体或基督教派系有基督弟兄会、基督科学教会、真耶稣教会、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Dawn Bible Students(英语:Dawn Bible Students)、基督堂教会、耶和华见证人、Living Church of God(英语:Living Church of God)、Members Church of God International(英语:Members Church of God International)、Oneness Pentecostalism(英语:Oneness Pentecostalism)、Church of God (Seventh Day)(英语:Church of God (Seventh Day))、一位论派、United Church of God(英语:United Church of God)和The Shepherd's Chapel(英语:The Shepherd's Chapel)。

拜上帝教[编辑]

拜上帝教的赞美诗中虽然出现“赞美三位为合一真神”的句子,[17]但事实上拜上帝教信奉的是三位三体,在《钦定前遗诏圣书·约翰上书》第五章批注中说﹕上帝独一至尊,基督是上帝太子,子由父生,原本一体合一,但父自父,子自子,一而二,二而一也……圣灵东王是上帝爱子,与太兄及朕同一母所生,在未有天地之先者,三位是父子一脉亲。[18]洪秀全在其作品中否认耶苏有神性[19],虽然洪秀全声称耶苏是天父亲自生出的儿子[20],但是其声称耶苏自己不是皇上帝,其声称耶苏只是皇上帝的继承人,洪秀全甚至声称耶苏没有独自施行神迹的能力,其声称这些神迹都是由天父所施行的[21]在拜上帝教三位三体的理论中,耶稣作为上帝的“太子”,不能和耶和华一起享受至尊之神的待遇,只配受“次尊”,也不能称“帝”,亦只称“主”。[18]而圣灵被称为“圣神风”认为圣灵是天上的风,[22]杨秀清是“圣神风(皇上帝意志的教化者)”和“圣灵(皇上帝的降托者)”。[23]按其所说,杨秀清是圣灵的化身兼“赎病主”,“劝慰师”[18]负责“代天父传言”“化恶心,永不准妖魔迷。时时看顾,永不准妖魔害”[17]

伊斯兰教[编辑]

伊斯兰教穆斯林坚决反对三位一体说法,穆斯林称耶稣为尔撒,认为尔撒是先知,是神所差遣的使者,但坚决反对尔撒是神的化身或具有神的位格,只承认尔撒是一位圣人,《可兰经》确认尔撒是童贞女麦尔彦(玛利亚)之子,但这神迹不代表他就是神,就像其他先知一样,是一个人类,但因为其有正义之美德而受天命,成为安拉的使者,来教化这些有经人,穆斯林也认为尔撒的位格,应按照《可兰经》来判断,《可兰经》说阿拉真主是唯一真神,不会有别的神,所谓的《新约圣经》参杂了太多基督徒的神话与传奇,已经不是单纯的天启之书了。这种说法颇类似于早期基督教学者提倡的义子说。

妄言真主确是三位中的一位的人,确已不信道了。除独一的主宰外,绝无应受崇拜的。如果他们不停止妄言,那末,他们中不信道的人,必遭痛苦的刑罚。

——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古兰经‘筵席章’第73节[24]

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

——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古兰经‘忠诚章’第2、3节[24]

宗教改革时期前后[编辑]

宗教改革运动前,反对三位一体之声音被武力压制,但反对声仍零星出现,其中包括12世纪活跃于法国的清洁派。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后,亦有提倡与三一论相对的一位神论的教派成立。波兰兄弟会在波兰兴起,极力反对三位一体[25]。一位论派随即遭到来自天主教会的反对,也为马丁·路德、克尔文、慈运理等宗教改革家所不容。1689年,英王威廉三世颁布宗教容忍法令(Toleration Act),但禁止任何人发表反对三位一体的言论[26]。很多人在天主教会、政府和新教势力的排挤和压迫下被迫流亡,被投入监狱或者被处以极刑。

反对三一论的人士有牛顿、威廉·惠斯顿(William Whiston)、伊曼纽·斯威登堡和塞尔维特等。其中西班牙神学家塞尔维特反对三一论,终被加尔文主持的日内瓦理事会予以逮捕和处死[27]。

近代社会[编辑]

18世纪至20世纪初,反对三位一体论派已在欧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早期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曾大力反对三位一体,但现在已改变初衷。

19世纪初后期圣徒运动产生的摩门教(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支持三位三体,为父、子、灵是分开独立的三个神灵,但和谐的工作。

除此之外,19世纪80年代“圣经研究者”(即现称耶和华见证人)的领导人查尔斯·泰兹·罗素公开支持一位论而否定三位一体的神学体系,并在美国和欧洲广泛传播。

基督教人士亦对此有商榷处,其中地方召会领袖李常受认为传统三位一体教义过分强调神格中的三个身位,易有三神论的倾向。他依据圣经而提出:在经纶上父、子、圣灵有别,但在素质上子就是父、主就是灵(另参圣经约翰福音10:30;14:9等,哥林多后书3:17等处),却被某些人误认是主张形态论而被部分基督教界指责,但后来美国基督教研究院认错,而发表了澄清的资讯[28]。

真耶稣教会也是反对三位一体的教会,一般教会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信徒施浸,但真耶稣教会以“一神观”否定一般教会所认同的三位一体神学观,认为基督是“造物者、道、神”,因此单单奉“耶稣基督”的名为信徒施洗。[29]

反对三位一体的声音亦有来自反基督教的人士、哲学家和其他宗教。

及至现在,反对三位一体论者和三位一体论者亦互相冲突,个别教派亦不支持三位一体论。而宗教改革后,“基督是否就是上帝”也存在争议。

关于神的复数[编辑]

三位一体支持者常以《创世记》使用神的复数当作论点,而据威廉·史密斯在《圣经辞典》里说:“说‘Elo.him’显示上帝的本质有复位格,只是妄揣臆说,现今很少学者会赞同。‘Elo.him’不是指语法学家所说的‘复数威严’,就是指上帝力量的总和,即上帝施展的全部力量。”

《美国闪族语言与文学杂志》论到“Elo.him”说:“这个词几乎总是与单数的谓语动词连用,由单数的定语修饰。”、“‘Elo.him’该是强度复数,表示伟大、威严的意思。”

希伯来语语法中,这个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示威严或卓越。因此《圣经》也用 “Elo.him” 和 “Elo.heh”,来指一些假神:《出埃及记》20:23:“你们不可作什么神像(Elo‧heh)与我相配,不可为自己作金银的神像。”、《撒母耳记》上5:7:“亚实突人见这光景,就说:以色列神的约柜不可留在我们这里,因为他的手重重加在我们和我们神(elo.heh)大衮的身上。”

圣经还用“Elo.him” 来指人:《诗篇》82:6:“我曾说:你们是神(Elo.him),都是至高者的儿子。”事实明显表明,在希伯来语用复数形式的神一字,纯粹是希伯来语的语法关系,而与所谓的 “位格” 毫无关系。更与三位一体扯不上任何关系。

参考文献[编辑]

^ The Blessed Trinity. CATHOLIC ENCYCLOPEDIA.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3).

^ 3認識真神(一)--三位一體. 教会实用数据库.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 一位论派,中国大百科

^ St. Ignatius of Antioch to the Magnesians (Roberts-Donaldson translation). www.earlychristianwritings.com.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3).

^ Saint Justin Martyr: First Apology (Roberts-Donaldson). www.earlychristianwritings.com.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 CHURCH FATHERS: Refutation of All Heresies, Book X (Hippolytus). www.newadvent.org.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 Catholic Answers: The Trinity. [200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2-17).

^ homoousio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7) (英语).

^ Council of Nicae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6) (英语).

^ 大公会议时期的教会(323-843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正教会历史》,拉斯加普里兹伦的塞尔维亚主教区

^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二). [2005-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1).

^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三). [2005-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1).

^ 第柒章 三位一体论. bible.ccim.org.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 基督教简史(九)- 历史年代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牧与教育小站,江茂松编译

^ 三位一体,美国百科全书

^ Meens 2016,第64页. sfn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Meens2016 (帮助)

^ 17.0 17.1 略论太平天国时期的洪、杨矛盾.

^ 18.0 18.1 18.2 张东生. 拜上帝会与基督教间的本质区别 – 生命季刊. [2025-05-12] (中文(简体)).

^ Jonathan D. Spence, God's Chinese Son, Chapter 20 (1996)

^ Kilcourse, Carl S. Taiping Theology: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1843–64. Springer. 2016: 85–95, 101–103. ISBN 9781137537287.

^ Malek, Roman; Bohr, P. Richard. Jesus, Christianity and Rebellion in China: the Evangelical roots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he Chinese Face of Jesus Christ 2 reprint. Taylor and Francis. 2022. ISBN 9781351545648.

^ 传教士眼中的太平天国:从瑕疵基督徒到异端疯子. mil.news.sina.com.cn. [2025-08-11].

^ 思想文化. www.historychina.net. [2025-08-11].

^ 24.0 24.1 古蘭經漢譯經文查詢. [202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8).

^ 第三十五章 苏西尼主义,神体一位论,现代主义,《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1986年,[ISBN 957-587-011-5]

^ 容忍法,大英简明百科全书

^ 一位论派,中国大百科全书

^ 我们错了─重新评估倪柝声、李常受的“地方教会”运动. witnessleeteaching.com.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真耶穌教會台中教會TRUE JESUS CHURCH TAICHUNG CHURCH. tjc-tc.tjc.org.tw. [2025-04-20].

外部链接[编辑]

赞成三位一体论[编辑]

系统神学第柒章 三位一体论

三位一体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根据神圣经文的神圣三位一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异端分辨(5)三一论教义-Good T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反对三位一体论[编辑]

为什么三位一体被接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圣经教诲人们三位一体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lohiym 是否指三为一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我们"及"我"是否指三位一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编辑]

反对三位一体论、一位论派、三神论

一神教、多神教

三身、三相神、三清

三位一体核试验

查论编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弥赛亚/基督犹太教中的弥赛亚君王身 份犹大支派大卫王后裔 → 以色列民族政治军事领袖(受膏者之一) → 弥赛亚时代创建者经 典希伯来圣经《塔纳赫》末世论七十个七 → 重建圣殿 → 弥赛亚复兴以色列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身 份圣子 → 道成肉身(出身·以马内利·受浸) → 人类的救主 → 千年王国创建者 → ...经 典希伯来圣经《旧约圣经》+《新约圣经》(含耶稣的教导)=《圣经》全书事 迹道成肉身 →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完成宝血救赎之功 → 复活 → 显现 → 升天 → ...末世论假先知和敌基督兴起(“神迹奇事”惑众) → 中东和约的订立和撕毁 → 敌基督自我神化亵渎圣殿 → 宗教政治军事经济合一的邪恶强权 → 大灾难(含攻击以色列的中东战争、宗教战争、世界大战、哈米吉多顿) → 耶稣再临和审判伊斯兰教中的尔撒圣人身 份伊斯兰教的先知 → 未死而被安拉接走(猜测十字架上的是某替身) → 马赫迪的助手经 典希伯来圣经《讨拉特》(“失真”) → 新约圣经或其四福音书《引支勒》(“失真”) → 《古兰经》为准末世论犹太假麦西哈旦扎里(独眼) → 宗教政治军事领袖马赫迪(被十二伊玛目派认为即隐遁的伊玛目) → 尔撒再临 → 反犹圣战 → 伊斯兰教征服地球

查论编基督教系列条目耶稣基督

基督(概念)

基督(教义)

诞生

受难

复活

升天

基础

教会

信经

四福音书

十诫

新约(新法)

圣经

正典

旧约

新约

神学

神(天主、上帝)

三位一体

圣父

圣子

圣灵/圣神

护教学

洗礼

婴儿

基督论

教会学

大公教会

神学史(英语:Hi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传教

救赎

历史与教会传统(英语:Christian tradition)

圣母玛利亚

圣若瑟

十二使徒

圣保罗

教父

使徒统绪

教会四特征

五大牧首区

初期教会

传播年表

君士坦丁大帝

大公会议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英语:Roman imperial Church)

希波的奥古斯丁

东西教会大分裂

十字军东征

托马斯·阿奎那

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

依纳爵·罗耀拉

马丁·路德

让·加尔文

俄罗斯正教会的教派分裂

大觉醒运动

普世教会合一运动

启发课程

卡特里派

亨利四世

宗派与运动(列表)公教会 / 天主教

天主教会

拉丁礼教会

东仪天主教会

独立天主教会(英语:Independent Catholic churches)*

帕尔马尔天主教会*

旧天主教会*

圣庇护十世司铎兄弟会*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正教会 / 东正教

希腊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区、亚历山大牧首区、安提阿牧首区、耶路撒冷牧首区)

俄罗斯正教会(莫斯科牧首区)

格鲁吉亚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罗马尼亚正教会、保加利亚正教会

西仪东正教会(英语:Western Rite Orthodoxy)*

旧礼仪派*

东方正统教会

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

叙利亚东方正统教会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埃塞俄比亚正统台瓦西多教会

厄立特里亚正统台瓦西多教会

圣多马教会(英语:Saint Thomas Christians)

玛兰卡正统叙利亚教会(英语:Malankara Orthodox Syrian Church)

雅各叙利亚基督教会(英语:Jacobite Syrian Christian Church)

玛拉巴独立叙利亚教会(英语:Malabar Independent Syrian Church)

东方教会(景教)

东方亚述教会

东方古代教会(英语:Ancient Church of the East)

新教

信义宗

加尔文主义

归正宗

长老宗

公理会

圣公宗

重浸宗

门诺会

亚米胥派

胡特尔派

浸礼宗

循道宗

阿民念主义 / 卫斯理主义

救世军

拿撒勒人会

圣洁运动

五旬节运动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真耶稣教会*

普利茅斯弟兄会

摩拉维亚弟兄会

贵格会

宣道会

地方教会 / 召会*

亚述福音教会(英语:Assyrian Evangelical Church)

亚述五旬节教会(英语:Assyrian Pentecostal Church)

圣多马教会(英语:Saint Thomas Christians)

玛多马叙利亚教会(英语:Mar Thoma Syrian Church)

圣多马福音教会(英语:St. Thomas Evangelical Church)

恢复运动

密传基督教

马丁主义

法国诺斯替教会(英语:Gnostic Church of France)

美生圣殿骑士团(英语:Knights Templar (Freemasonry))

蔷薇十字团契(英语:Rosicrucian Fellowship)

其他(非三位一体派)

新耶路撒冷教会

瓦勒度派

耶和华见证人(撒伯流主义)

后期圣徒运动

基督弟兄会

基督科学教会

弥赛亚犹太教

国际基甸会

耶稣主义(英语:Jesuism)

拉斯塔法里运动

美国原住民教会

相关主题

艺术

音乐

礼仪

布道

祈祷

神秘主义

诺斯底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

教会行政

历法

象征

批评

礼仪

亚历山大礼

安条克礼(英语:Antiochene Rite)

亚美尼亚礼

拜占庭礼

加色丁礼(英语:East Syrian Rite)

拉丁礼

安立甘习例

罗马礼

安博礼

萨拉姆礼(英语:Sarum Rite)

摩尔阿拉伯礼

建筑形式(英语:Church architecture)

宗座圣殿

主教座堂

教堂

小圣堂

圣职人员

教宗

牧首 / 宗主教

大总主教

枢机

总主教 / 都主教

主教

神父(司铎)

牧师

执事

非圣职人员

修士

修女

辅祭

平信徒

理事

长老

传教士 / 宣教师 / 传道师

注:标“*”的教会有时不被视作所属宗派的一部分。

基督教主题

查论编天主教(罗马公教)组织、教宗、教义和仪式传统历史(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耶稣

基督

神子

十二宗徒

早期教会

教宗历史(英语:History of the Papacy)

大公会议

十字军东征

传教使命

大使命

东西教会大分裂

西方教会大分裂

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

各国的天主教会(英语:Catholic Church by country)

圣座

圣座外交

教宗国

梵蒂冈城国

制度法典

教宗

枢机团

枢机

主教

宗主教

大总主教

督主教

首席主教

都主教

总主教

领衔主教

主教团

教廷大使

教区

教区正权主教

助理主教

辅理主教

荣休主教

副主教/主教代表

自治监督区

自治会院区

宗座代牧区

宗座监牧区

宗座署理区

军中教长区

自治传教区

个别教长管辖区

东方礼教区

司铎

总铎区

蒙席

陛下专职司铎

宗座名誉教长

宗座总书记官

执事

教理

天主

三位一体

降生成人

圣宠

钦崇

原罪

七罪宗

万民四末

救赎

天主十诫

十诫在天主教神学中的地位

教会四规(英语:Commandments of the Church)

至一、至圣、至公、宗徒传承教会

大公教会

宗徒传承

信理(英语:Roman Catholic dogma)

灵魂与肉体(英语:Catholic theology of the body)

山上宝训

共融

七大圣事

圣洗圣事

坚振圣事

圣体圣事

和好圣事(告解)

病人傅油圣事(旧称终傅)

圣秩圣事

婚配圣事

圣母论

天主教圣母论(英语:Roman Catholic Mariology)

天主教圣母论史(英语:History of Roman Catholic Mariology)

圣母玛利亚

称号

圣母卒世童贞

圣母无染原罪

圣母蒙召升天

圣人圣母论(英语:Mariology of the saints)

教宗圣母论(英语:Mariology of the popes)

敬礼圣母(英语:Marian devotions)

天主教会的圣母敬礼(英语:Veneration of Mary in Roman Catholicism)

神学家(教会圣师)大亚尔伯特 · 圣盎博罗削 · 圣安瑟莫 · 帕多瓦或里斯本的圣安多尼 · 圣托马斯·阿奎那 · 圣亚他那修 · 希波的圣奥思定 · 该撒利亚的巴西略 · 可敬者伯达 · 罗伯·白敏 · 圣伯尔纳铎 · 圣文德 · 圣伯多禄·卡尼修斯(英语:Peter Canisius) · 圣加大利纳 · 金言圣伯多禄(英语:Peter Chrysologus) · 金口若望 · 亚历山大的圣济利禄 · 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 · 彼得·达米安 · 圣厄弗冷 · 圣方济各·沙雷氏 · 教宗额我略一世 · 额我略·纳齐安 · 普瓦捷的依拉略 · 圣依西多禄 · 圣热罗尼莫 · 圣若望·达玛森 · 十字若望 · 圣劳伦斯·布林希(英语:Lawrence of Brindisi) · 教宗良一世 · 圣亚尔丰索 · 圣女小德兰 · 圣女大德兰 · 亚维拉的若望(英语:John of Ávila) ·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 · 纳雷科的圣额我略教宗良十四世202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枢机选举人列表) · 牧徽 · 就职弥撒 · 住所历任教宗方济各 · 本笃十六世 · 若望保禄二世 · 若望保禄一世 · 保禄六世 · 若望二十三世 · 庇护十二世 · 庇护十一世 · 本笃十五世 · 庇护十世 · 良十三世 · 庇护九世修道会本笃会 · 熙笃会 · 圣衣会 · 奥斯定会 · 加多森会 · 多明我会 · 方济各会 · 圣母升天会(英语:Assumptionists) · 圣母昆仲会 · 嘉布遣兄弟会 · 耶稣会 · 慈幼会 · 主徒会 · 圣十字架会(英语:Congregation of Holy Cross) · 圣母忠仆会 · 圣母圣心会 · 司铎祈祷会 · 玛利诺外方传教会 · 白冷外方传教会 · 巴黎外方传教会 · 宗座外方传教会 · 主业会 · 圣母圣心爱子会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教会定义(英语:Subsistit in)”

《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英语:Gaudium et Spes)》牧职宪章

《教会》宪章

《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

《礼仪(英语:Sacrosanctum Concilium)》宪章

个别教会按礼仪划分拉丁礼教会

罗马礼

安博礼

萨拉姆礼(英语:Sarum Rite)

摩尔阿拉伯礼

安立甘习例

各东方礼教会

亚历山大礼

科普特礼天主教会

埃塞俄比亚礼天主教会

厄立特里亚礼天主教会

安条克礼(英语:Antiochene Rite)

马龙尼礼教会

叙利亚礼天主教会

叙利亚-玛兰卡礼天主教会

亚美尼亚礼

亚美尼亚礼天主教会

东叙利亚礼(英语:East Syrian Rite)

加色丁礼天主教会

叙利亚-玛拉巴礼教会

拜占庭礼

白俄罗斯希腊礼天主教会

阿尔巴尼亚希腊礼天主教会

保加利亚希腊礼天主教会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希腊礼天主教会(英语:Byzantine Church of Croatia, Serbia and Montenegro)

希腊拜占庭礼天主教会

匈牙利希腊礼天主教会

意大利-阿尔巴尼亚礼天主教会

马其顿希腊礼天主教会

默基特希腊礼天主教会

与天主教会共融的希腊礼罗马尼亚教会(英语:Romanian Church United with Rome, Greek-Catholic)

俄罗斯礼天主教会

鲁塞尼亚礼天主教会

斯洛伐克希腊礼天主教会

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

会议活动

大公会议

世界主教会议

世界家庭会议

圣体大会

世界青年日

亚洲青年日

文化

艺术家

建筑(祭坛画)

音乐

绘画

其他

.catholic

天主教主题 基督教主题 梵蒂冈主题

查论编基督教神学页面分类系统神学圣经神学

默示

正典

圣经研究

解经

律法与福音(英语:Law and Gospel)

释经学

神论

圣父论(英语:Paterology)

基督论

圣灵论(英语:Pneumatology)

三位一体

圣父

圣子(位格合一、道成肉身、耶稣、逻各斯、基督中心论)

圣灵

那灵

上帝中心论

不变性

无动情性

宇宙论(英语:Biblical cosmology)

创世

天使

天使等级

人论

堕天使

撒但

神义论

救赎论

赦免

收养(英语:Adoption (theology))

确据(英语:Assurance (theology))

赎罪

洗礼

改宗

信念

宽恕

得荣耀(英语:Glorification (theology))

恩典

不可抗拒的恩典

Imputation

称义

Lapsarianism

Means of grace

治死罪(英语:Mortification (theology))

Ordo Salutis

预言

复和神学

赎回

重生

悔改

死人复活

拯救

成圣

成神论

与基督联合

罪论

亚当

人论

人的堕落

自我中心

原罪

神义论

全然败坏

教会学

圣礼

宣教学(英语:Missiology)

教政体制(主教制、连结主义(英语:Connexionalism)、长老制、会众制)

教会会议

会议制(英语:conciliarity)

末世论

历史主义(英语:Historicism (Christian eschatology))

理念主义(英语:Idealism (Christian eschatology))

时代论

未来主义(英语:Futurism (Christian eschatology))

末世预言实现论

千禧年主义(千禧年前论/千禧年后论/无千禧年论)

Adventism

敌基督

默示

启示论

圣约神学(英语:Covenant theology)/新圣约神学(英语:New Covenant Theology)

末世

神的国

地狱(阴间、火湖)

最后的审判

新天新地

新耶路撒冷

被提

耶稣再临

灵魂睡眠

大灾难

天使战争

历史神学

基督教神学史

加尔文主义与阿民念主义的争论史

使徒时代

Canon

教父学

政教合一

半伯拉纠主义

圣像破坏运动

经院哲学

托马斯主义

会议至上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

虔敬主义

大觉醒运动

实践神学

辨惑学

圣经律法

辅导学

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伦理学

讲道术(英语:Homiletics)

礼仪学

宣教学(英语:Missiology)

道德神学

教牧神学(英语:Pastoral theology)

反调

政治神学

解放神学

处境神学

社会病理学神学

未来神学

基督新天新地神学

圣经神学

旧约神学

新约神学

保罗神学

教派传统

东正教神学(英语:Eastern Orthodox Christian theology)

否定神学 · Cataphatic theology · 经纶 · Essence–Energies · 和子说 · Gnomic will · Metousiosis · Phronema · Phyletism · Proskynesis · Sobornost · Symphonia · Tabor light · Theoria · 成神论 · 诞神女

天主教神学

赦罪 · 宗徒继承 · 圣母升天说 · 圣传主义 · 大公会议 · 圣像画敬奉 · 圣母无染原罪 · 赎罪券 · 婴儿洗礼 · 基督教礼拜仪式 · 圣母论 · 弥撒 · 现代主义 · 自然法 · 教宗无谬误 · 司祭职 · 炼狱 · 守十四日派(英语:Quartodecimanism) · 真实临在 · Sacerdotalism · 圣礼 · 圣人 · 道茂学派 · 圣餐变体论 · 越山主义 · 解放神学 · 圣母卒世童贞

圣公宗神学(英语:Anglican doctrine)

Anglo-Catholicism · Evangelical Catholic · 高派教会 · 低派教会 · Latitudinarian

新教神学

普遍承认的新教神学

Adiaphora · Assurance · Believer's baptism · Priesthood of the believer

Theology of other protestant traditions: Faith healing · Glossolalia

阿民念主义 / 卫斯理主义

Christian perfection · Conditional preservation of the saints · Imparted righteousness · Lordship salvation · Prevenient grace

信义宗神学(英语: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

Two kingdoms · Loci Theologici · 十字架神学(英语:Theology of the Cross)

Confessional Lutheran · Haugean · Lutheran Orthodoxy · Lutheran scholasticism · 新路德主义

加尔文主义

Free Grace theology · 神恩独作 · 预定论 · 五个唯独(唯独信心 · 唯独恩典 · 唯独圣经 · 一切荣耀归于上帝 · 唯独基督) · 取代论 · 全然败坏 · 加尔文主义五要点

其他传统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 再洗礼派 · 时代论 · 福音派 · 基要派 · 弥赛亚犹太教 · 五旬节派 · 虔敬主义 · 原始主义

基督教主题首页

查论编神学神的概念有神论形式

自然神论

恶神论

单一主神论

赫密士主义

轮换主神教

非有神论

单拜一神教

一神论

神秘主义

万有在神论

泛自然神论

泛神论

多神论

唯灵论

神即宇宙论

概念

神性

神的性别

男神

女神

守护神

一神神学各个宗教

亚伯拉罕诸教

犹太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巴哈伊信仰

佛教

印度教

耆那教

锡克教

琐罗亚斯德教

概念

绝对

流出说

逻各斯

上帝

身份

魔神

支撑神

时间神

三一神论

亚他那修信经

约翰短句

同质论

同本体论

本体相类论

基督人格

互为内在

三位一体盾

三位一体公式

三位一体

教父的三位一体

三位普救论

末世论各个宗教

佛教

基督教

印度教

伊斯兰教

犹太教

道教

祆教

概念

死后生命

天示主义

天国

妇女神学

佛教

基督教

印度教

伊斯兰教

犹太教女性主义

摩尔门教

女神

神名

基督教

印度教

伊斯兰教

耆那教

犹太教

其他概念

太一

亚里士多德派

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的神性

二一神论

巨匠造物主

神性独一

神显

自神论

外星神学

大屠杀神学

基督教的神格

后期圣徒

宇宙的伟大建筑者

大灵

否定神学

奥林妣

开放有神论

人格神

现象定义

斐洛的观点

过程神学

不动之动者

各个宗教基督教

历史

概述

正典

术语

基督论

圣经

教会学

伦理

罪论

弥赛亚主义

聂斯脱里主义

哲学

实用神学

索菲亚哲学

救赎论

印度教

阿亚瓦芝

毘湿奴派

伊斯兰教

认主学

先知

圣书

天使

宿命论

末世论

犹太教

先知书

阿加达

宗教团体

卡巴拉

哲学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法国

BnF data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拉脱维亚

日本

捷克

其他

伊斯兰百科全书

夙雠的意思

RRID(Research Resource Identifier) 论文引用规范 示例

最新发表 newmodule
友情链接 new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