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伊涅斯塔世界杯> 弗拉基米尔·普京

弗拉基米尔·普京

2025-05-12 04:25:52

改革

编辑

普京擔任總統期間的主要政治改革如所得稅改成13%、降低利潤稅稅率,以及制定新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條文,利用他擅長的特工施政手段,確保政權的穩定[66][67]。普京在位期間遇上史上最高油價,俄羅斯受惠於石油出口,賺進大量資金,使俄國的軍事與政治實力得以在蘇聯瓦解後稍稍恢復,政治以都獲得了穩定發展[68]。普京在施政與管理方面遭到很多爭議,被評價為「鐵腕總統」[69][70][71]。在他的管理下,任內吸引許多外匯公司進駐俄羅斯,但國際原油價格反轉下跌後又呈現經濟疲態[72]。總體而言,在普京任內國內生產毛額上升將近72%,購買力平價也上升6倍左右[73][74],俄羅斯國內的貧窮人口亦減少一半[75][76][77],平均月薪從80美元增加至640美元[73][78]。有分析人士形容普京的經濟改革,令人印象深刻[66][67]。

外交政策

编辑

主条目:弗拉基米爾·普京推行的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普京試圖恢復俄羅斯在蘇聯時代的超级大国地位,並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會議上,普京指責華府在國際事務上的專橫,並聲稱美國在國際事務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強權」。此外普京還說:「沒有人會感到安全。沒有人會認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護他們的牆。美國的政策正在激發世界範圍內的军备竞赛。」[79]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應是「一個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證所有人的安全與財富,而非少數人的。」他在鈾開發控制和防止太空軍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採訪中說,俄羅斯主張民主與多極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鞏固國際法系統。[80]

2018年5月18日,普京在索契會見德國總理梅克爾

與此同時,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也和歐盟、美國等西方國家締結戰略關係。因此,俄羅斯已成為八國集團的成員,且於2006年出任主席國(2007年交由德國擔任)。

2023年3月21日,普京会見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普京也關注亞洲事務尤其關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與印度的動向。近年来,普京积极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2022年2月4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访华并出席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發表联合声明,指出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81]。

普京在外交事务中也并非一味反西方,而是经常与西方国家合作,2011年3月17日,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所領導的俄罗斯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制裁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投票中,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投了弃权票,未反对美国提出的加大对卡扎菲政权制裁力度的要求。[82]早在当年5月卡扎菲政权与反对者交战正酣、难分胜负之时,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便表示承认得到美国给予的武器援助的利比亚反对派政权——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合法对话伙伴。[83]而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刚刚夺下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还在坚持抵抗时,俄罗斯便在2011年9月1日就正式承认得到西方各国支持的“过渡委”成为利比亚唯一的合法政权。[84]当俄罗斯在卡扎菲还在继续抵抗时便相继承认“过渡委”为利比亚唯一合法政府之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控制的石油公司的发言人通过电话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那些曾经长期支持卡扎菲政权、对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采取敌对立场的国家,今后在利比亚将难以获得新的石油勘探特许权,这些国家包括印度、中国和俄罗斯。”。[85]

2023年9月,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訪問俄羅斯與普京會談

2000年7月19日,普京首次访问朝鲜,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举行会谈,恢复了因1990年苏联与大韩民国建交[86]而中断的朝俄關係[87]。

2006年10月14日,因为朝鲜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中美俄三國一起在联合国安理会投赞成票,使联合国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一致通过谴责并制裁朝鲜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88],2009年朝鲜第二次核试验成功,中美俄三國再次一起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赞成票,通过谴责并制裁朝鲜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874号决议,[89],2012年与2013年,中美俄三國一起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投赞成票,通过谴责并制裁朝鲜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光明星三号与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相关决议[90]。2010年11月23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通过记者会谴责朝鲜炮轰韩国领土延坪岛,之后于11月25日再次谴责朝鲜对美国盟友韩国的炮击,称:“不能将韩国进行射击训练与朝鲜炮击平民居住的韩国领土相提并论。重要的是延坪岛事件造成人员伤亡。”[91]

2016年9月4日,普京在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會見英國首相文翠珊

一些西方政治人物長期指責普京的極權主義傾向。[92]儘管普京與美國前總統布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等人保持友好關係,但繼任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普京的關係並不理想。[93]2005年,普京與德國總理施羅德對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一條天然氣管線的建築事宜進行了磋商,同年,施羅德參加了普京在聖彼得堡舉辦的53歲生日宴會。然而,俄羅斯與英國的關係卻不容樂觀:2006年底,逃亡英國的前俄羅斯特工利特維年科中毒身亡一事[94],極大地惡化了俄英關係。此外,普京也多次試圖與獨聯體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普京與歐盟、北約等西方組織都積極拉近與中、東歐各國(尤其是波羅的海各國)的關係。

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前,普京兩次訪問烏克蘭以表示他對烏克蘭總理亞努科維奇的支持。選舉結果揭曉前,普京還特地為亞努科維奇「幾乎可以確信的勝利」致賀信。普京對於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的支持被廣泛批評為干涉烏克蘭內政。此外同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格魯吉亞與摩爾多瓦還批評了俄羅斯政府對兩國分離主義分子的支持。俄羅斯與波羅的海國家的外交關係亦處於緊張的狀態中,而愛沙尼亞對俄羅斯的批評也使兩國外交關係進一步僵化。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父親曾在二戰一次爆破任務中險些於愛沙尼亞被殺害,有學者認為這是普京對愛沙尼亞態度冷淡的一個原因。[95]

2001年,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後,普京同意在中亞成立合作軍事基地。這一決定不僅使俄羅斯民族主義人士感到吃驚,亦使俄國國防部長感到驚訝。2003年,俄羅斯聯同中國和法國反對美國在未取得聯合國安理會同意和授權的情況下入侵伊拉克。開戰後,美國總統布什要求取消對伊拉克的制裁,普京支持取消制裁,並認為聯合國應該先完成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調查。

慕尼黑演說[79]後,大西洋兩岸爆發了對普京的討論。2007年,在衛國戰爭勝利62周年紀念日上,普京說:「我們的威脅並未減退。相反,它們正在慢慢轉變,披上一層面紗──而新形成的威脅要在世界建立一個與納粹德國無異:草菅人命、剛愎自用、集權獨裁的政權。」[96]有評論認為,這是將美國與納粹德國相比較。在2007年舉辦的第33屆八國峰會前夕,波蘭政治家的妻子、美國記者艾普鲍姆寫道:「不管是威脅與愛沙尼亞打信息戰、威脅斷絕立陶宛的資源供給,還是禁運格魯吉亞酒和波蘭肉資源,這一切都有力地證明了,他(普京)近年來準備將俄羅斯的影響力擴大到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而完全不顧這些國家自己的感受。與此同時,一個事實也越來越清楚:與其將西方國家視作貿易與政治的伙伴,他更傾向於以冷戰的老思維將它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97]

普京從始至終一直反對美國在歐洲建立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為警示美國總統小布殊,普京於2007年6月7日與捷克簽署協議,允許捷克使用阿塞拜疆的前蘇聯雷達,以免去另行修繕的費用。普京亦聲稱已準備好重修1985年的前蘇聯導彈預警系統。儘管各國預計俄羅斯會在波蘭建立攔截系統,普京卻指出在必要情況下會尋求與俄友好的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援助。此外普京還聲稱,俄羅斯會接受其他歐洲國家的參與請求。[98]

普京和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在莫斯科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2002年3月14日)

核問題政策

编辑

2018年,普京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

作為唯一一個曾與伊朗就核研究問題合作的國家,俄羅斯被認為是伊朗問題中的關鍵,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決定性地位。儘管俄羅斯曾與伊朗關係密切,並試圖利用伊朗牽制美國等西方國家[99],但普京並不支持伊朗核計劃。雖然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布什爾核電站,但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卻主要依賴巴基斯坦。普京不僅多次表態不支持核擴散[100],且在八國集團會議上也簽字反對。

而至於朝鮮,俄羅斯在建國後便對其冷淡,轉而支持韓國。普京上任以來,不僅多次訪朝,且化解了朝韓之間潛在的戰爭危機。此外,普京曾對朝鮮表態,願意幫助朝鮮緩解經濟問題。2002年朝核問題再度浮現以來,俄羅斯多次尋求加入會談,並最終如願以償。2006年,朝鮮進行核試爆。普京在獲悉後,當即表示譴責朝鮮核試驗,並召集了六國會議中的五國,討論朝核問題。總的來講,可以說普京對核擴散問題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俄日領土問題

编辑

更多信息:南千岛群岛

南千岛群岛是日俄談判中的關鍵點,A及B的為日蘇聯合聲明中,俄方同意歸還四島中較小的齒舞群島及色丹島

2000年5月7日,普京正式出任俄羅斯總統,便致電與其有交情的日本首相森喜朗,希望雙方進行會談。剛上台便陷入政治危機的森喜朗當場同意,希望以會談解決兩國領土問題,獲得政治資本。然而普京態度堅決,同年9月訪問日本時拒絕了森喜朗執行川奈提案的要求。普京提出先行締結中間性條約,亦被森喜朗拒絕。雙方經過談判後,於2001年3月共同宣布通過1956年日蘇聯合聲明。然而,森喜朗內閣當時的支持率已下降到9%,且已有要求其下台的呼聲。同年4月,由於依靠俄羅斯反戈一擊的希望已破滅,森喜朗就任僅一年便被迫下台,由強硬鷹派的小泉純一郎拜相。

2003年,由於小泉純一郎多次以「內閣總理大臣」官銜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大陸認為首相只允許以私人名義參拜,不得簽署官銜),導致日本與中國大陸出現外交僵局,小泉決定訪問俄羅斯尋求支持。在這次訪問中,普京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在領土問題上,兩國仍未達成一致共識。2004年,由於日本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落敗,情況不利的背景下,小泉決定再提領土問題作為主要問題討論。同年9月2日,小泉訪問南千岛群岛,遭俄羅斯強烈抗議,兩國外交陷入僵局。11月,為打破外交僵局,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願遵守日蘇聯合聲明,歸還四島中較小的齒舞群島及色丹島。普京表示贊許,以為訪日造勢。然而,俄羅斯右翼反對派人士表示強烈反對。薩哈林島民眾甚至組織民兵,阻止日本得到四島。極端者更聲稱,若俄羅斯要歸還領土,將會要求普京下台。日本對於俄羅斯僅還兩島亦極為不滿,指稱普京的話全是「蘇聯時期的陳詞濫調」。普京回應說,在日蘇聯合聲明中僅有歸還二島的條款,直到現在俄日領土問題仍未解決。

利特維年科事件

编辑

更多信息:亞歷山大·瓦爾杰洛維奇·利特維年科

2007年7月20日,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將四名俄羅斯外交官驅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絕交出被控謀殺另一名前間諜利特維年科的前克格勃間諜盧戈沃伊。[101]儘管俄羅斯憲法規定禁止將俄羅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國家,但英國外相米勒班說:「為全歐洲通緝令修改憲法並非史無前例,有一些國家已經做過。」[102]這一言論後被俄羅斯媒體指為「英國試圖要求俄國修憲」。[103]根據一項民調,62%的俄羅斯人反對修憲。[104]對此,英國駐俄羅斯大使布蘭頓回應說,英國並未強迫俄羅斯修改憲法,而只是為了描述遣送盧格沃伊的可能性。[105]普京隨後要求英國官員「修理一下自己的腦子」,又說英國的要求是「殖民時期舊思想的遺毒」。[106][107]利特維年科的一個朋友曾稱,利特維年科死前指責普京操縱謀殺案。[108]俄媒體後指責這一言論不實[109][110],而普京則說:「死人說的話不配被評論。」[111]這一事件被視作俄英關係自1996年間諜事件後最大的衝突。普京後又說:「我們會度過這個小危機。俄英關係仍將平穩前進,無論是俄國人還是英國人都希望兩國關係儘早正常化。」儘管如此,布蘭頓仍被俄羅斯外交部限期10天做出回應,俄羅斯政府還停止為英國官員頒發簽證。俄羅斯也停止了與英國在反恐上的合作。俄羅斯工會主席索金亦稱,在俄投資的英商將會面臨「稅務和條例上的限制,而且他們還會失去政府採購的機會。」有人認為,謀殺案的根源是2003年英國宣布對曾試圖推翻普京政權的俄羅斯富豪別列佐夫斯基提供的政治庇護,而別列佐夫斯基是利特維年科的贊助商。[101]

叙利亚内战

编辑

主条目:叙利亚内战

主条目: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的軍事介入

2018年5月17日,普京與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索契會面

叙利亚內戰起源於阿拉伯之春活動和伊拉克戰爭的後續效應,敘利亞總統是親俄派,俄羅斯在中東唯一軍事基地也在敘利亞。俄羅斯以防止伊斯蘭恐怖分子奪得敘利亞後向外擴展並入侵俄羅斯為由[112],部署向敘利亞出兵,以挽救敘利亞政府。俄羅斯增派戰機和裝備到位於敘利亞港口城市拉塔基亚的俄軍基地,並且與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組成反伊斯蘭國的聯盟,普京由此大幅擴增中東影響力。除了俄羅斯軍隊以外,與普京關係密切的私人軍事服務瓦格納集團亦參與其中。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俄軍協助下的敘利亞政府控制全國63.57%領土。

克里米亚危机

编辑

主条目: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

2014年6月6日,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及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出席D日70周年紀念

2014年3月1日,俄羅斯議會批准總統普京在烏克蘭使用武力,將出動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進駐烏克蘭境內。3月31日,普京签署成立克里米亚事务部的命令,任命萨维利耶夫为部长。[113]

2018年3月11日在拍攝紀錄片時,記者問到在甚麼情況下才會放棄克里米亞。普京即時回答:「什麼?你瘋了嗎?這個選項(放棄克里米亞)從來不存在,將來也不會出現。」以示任何情況下都拒絕克里米亞与烏克蘭合为一体。[114]

2018年5月15日,克里米亞大橋完工,普京主持開幕儀式,親自駕駛砂石車駛過大橋。普丁約二十年前就考取了砂石車等級貨車的駕照,因此駕起來得心應手[115][116]。

全面入侵乌克兰

编辑

主条目: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普京在2022年2月24日發表《關於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的電視講話,之後隨即在當天入侵烏克蘭

2021年11月30日,普京就北约在乌克兰加紧行动、部署能命中俄罗斯城市的长距离导弹及导弹防御系统发表谈话,表示有关行为触及克里姆林宫“红线”[117]。他要求美国总统拜登从法律层面保证北约不东扩,或是“在俄罗斯领土附近部署威胁到我们的武器系统”[118],但被北约和美国拒绝[119][120]。尽管如此,俄罗斯还是多次重申无入侵乌克兰的计划[121][122][123]。

2022年2月,普京表示乌克兰如果加入北约(英语:Ukraine–NATO relations),就会夺回克里米亚地区或亲俄分裂分子控制的顿巴斯地区[124]。2月7日,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联合记者会上,普京承认不会在乌克兰附近展开新的军事行动[125]。

2022年2月15日,俄罗斯国会下议院国家杜马支持一项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的法案[126]。2月21日,普京签署法案[127]。2月24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向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128],随后转为全面入侵[129]。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暗示普京可能面临战争罪指控,表示正努力与盟国一同合作,为在乌克兰地区犯下战争罪的人士设立“专门的国际战争罪法庭”[130]。2月25日,美国财政部将普京及拉夫罗夫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进行制裁,一同被制裁的还包括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委员[註 1][131]。2月28日,加拿大跟進制裁[132]。

俄罗斯外交部其后于3月15日对美国进行反制裁,被制裁人士包括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等13人[註 2],他们将无法进入俄罗斯,同时在俄罗斯的资产会被冻结[133]。另外在基輔近郊的小鎮布查出現大量有凌虐痕跡的烏克蘭平民屍體,因為此舉明顯是由俄軍所為且殺害平民依據國際法已經觸犯戰爭罪,因此普丁遭到國際社會要求負起戰爭罪的責任[134]。同年6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一项法令,将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35名俄罗斯官员列入该国旅行与金融制裁的黑名单[135]。

9月21日,针对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地区的反攻行动大捷,同时配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即将举行的吞并公投,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在俄罗斯发起局部军事动员,动员令即日起施行。据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透露,此次军事动员计划调动30万预备役公民[136][137]。12月20日,普京罕见地承认俄军在领占乌克兰的4个地区上陷入严峻的军事挑战[138]。

2023年3月1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普京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的兒童綁架事件中犯下战争罪为由,对他发出逮捕令。3月20日,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和法官展开刑事调查[139]。同年4月5日,普丁在接受17位新任命的外國大使遞交國書時發表演說,認為「美國支持顏色革命」和2014年的廣場革命是導致「烏克蘭危機」的主因[140]。

瓦格纳叛乱

编辑

主条目:瓦格納集團兵變

2023年6月23日,普京亲信、雇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头目普里戈任宣称遭俄军袭击并随后发动兵变,一度占领了罗斯托夫州,沃罗涅日州大片地区并控制了在罗斯托夫的俄南部军区司令部,并令属下部队向首都莫斯科开进。6月24日,普京针对瓦格纳集团发动兵变发表电视讲话,谴责瓦格纳的行为“叛国”,承诺会平息叛乱[141][142][143][144]。6月24日中午,包括普京的伊尔96-300PU专机(RA-96021[145];RA-96022[146][147])在内的多架俄政府专机从莫斯科飞往圣彼得堡。其中RA-96022号还在起飞后不久关闭了ADS-B信号发射[146][147]。而普京在24日早晨发表指责瓦格纳反叛是“刀刺在背”的讲话后当天再没有公开露面,这使得许多消息来源认为他在瓦格纳集团向莫斯科进军过程中自莫斯科逃往圣彼得堡[142][143][144]。当天晚上,普京与普里戈津方面在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调解下[148][149]达成协议,瓦格纳集团退兵并同意将部队移驻白罗斯和非洲,之前飞往圣彼得堡的多架俄政府专机也于周六晚至周日陆续返回莫斯科。然而在8月23日,普里戈津及其副手乌特金所乘坐的飞机在从莫斯科前往圣彼得堡途中坠毁,二人皆当场毙命。瓦格纳集团所属的Telegram频道随即表示如果普里戈津之死被确认,瓦格纳将再次发动向莫斯科的“正义行军”[150]。

今日头条怎么开通直播——手把手教你快速上手直播功能

按摩這「4個穴道」...從象腿變竹竿腿!多按幾次效果更好

最新发表 newmodule
友情链接 new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