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伊涅斯塔世界杯> 新书推荐 |《笔缘——古董钢笔收藏赏析》

新书推荐 |《笔缘——古董钢笔收藏赏析》

2025-09-28 06:07:39

《笔缘——古董钢笔收藏赏析》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4年4月第一版

定价:128.00元

作者简介

王剑,出生于上海。在学生时代受父亲的影响迷上钢笔书写,曾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钢笔字书法比赛,并多次获奖,从此爱上了钢笔收藏。工作期间长期从事行业文博工作,曾担任过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副秘书长及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常委。目前所收藏的中外古董钢笔有几百支,其中重点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派克制笔公司所生产的黄杆和红杆世纪蒂福型派克金笔达100多支。

序言导读

序一 带着岁月的温度收藏

吴少华

王剑先生的《笔缘——古董钢笔收藏赏析》新著要出版,他嘱我写序,这使我想起德国诗人歌德说过的一句话:“收藏家是幸运的。”王剑先生就是一位幸运的收藏家,他是上海滩著名的古董钢笔收藏家。

回首过去,上海滩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成为海派收藏的发祥地,早在清末就有竹枝词写道:“寻常阡陌藏珍宝,半壁江山在申城。”为什么半壁江山会在上海,因为这个大码头有开风气之先的文化环境。光绪二年(1876年),来自杭州的葛元煦在上海生活了15年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一个文人墨客的视野写下了一部《沪游杂记》,这是一本研究上海历史的专著。在该书的第二卷中,编列了许多与收藏有关的条目,既有传统的“书画家”“古玩”“笺扇”“藤器”,更有外来的“油画”“相机”“玻璃器皿”,甚至还有“百虫挂屏”“拍卖”这些前所未见的事物。他在“油画”条目中这样写道:“粤人效西洋画法,以五彩画山水人物或半载小影。面长六七寸,神采俨然,且可经久,惜少书卷气耳。”由此可见,当时的上海已成为东西文化并存共荣的大商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人文环境下,海派收藏由此繁荣起来。

▲王剑(左一)与父母亲在家庭钟表博物馆合影

在《沪游杂记》问世百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思想紧箍的打破,上海滩的民间收藏再次崛起,犹如雨后春笋般的收藏活动,让城市文化建设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83年4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上海一名叫王安坚的收藏家,利用自己的居家,用自己收藏的数百件古董钟表,创办了一座“王家钟表博物馆”。这是一个破天荒的新闻,因为在此前的很长时间内,收藏是不能声响的,因为它有“玩物丧志”之嫌。后来的时间证明,尽管“王家钟表博物馆”很小,也很简陋,但它却是上海乃至中国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在当代中国的民间收藏热中,是代表了海派收藏的一个座标。

王剑先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收藏世家中,他是已故王安坚先生的次子。天智聪慧,幼受家训,又是在奇钟异表的耳染目濡中长大的,如果说收藏也有基因的话,是父亲将这种基因传递给了王剑。记得他上小学时参加了一次硬笔书法比赛获了奖,硬笔书法,也就是钢笔书法。父亲获知后,没有过多地表扬他,而是从自己的收藏品中挑了一支老年份的红杆派克金笔奖励他。尽管这支金笔又旧又破,笔杆还有破裂,但给王剑带来惊喜,使他毕生难忘。父亲的神色与希冀,让他头一次感受到,在钢笔的背后,有着一种朦朦胧胧的引力。从此,他在父亲的引导下,结缘了古董钢笔。

王剑先生获得父亲的派克金笔时,那种朦胧的感受,在他很多年后才品味出,这是岁月温度留在笔上的气场。1884年华特曼创造了一种叫Waterman牌的书写笔,人们称它为自来水笔,因为它能储存墨水,不必像羽毛笔那样去蘸墨水。从此,人类拥有了钢笔。钢笔不仅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同时,它更见证了历史风云的变迁,大到签署二次世界大战终止,小到寄满情怀的家书。钢笔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功不可抹。记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支钢笔就是一个人的身份体现,尽管那个时代的物质匮乏,拥有一支金笔会成为一种奢望,但人们对它都情有独钟,所以人们格外地珍惜笔,那怕破了坏了都舍不得扔掉,于是滋生了上海滩的一个独特职业——修钢笔。想当年,钢笔也是非常耀眼的奖品,人们为了获得它,要努力再努力,而作为奖品的钢笔考究的还会刻上你的姓名,将这样的钢笔别在上衣口袋,你的脸上就会布满春风。这就是我们曾经与钢笔难分难舍的情结。

▲1994年10月5日

王剑应派克制笔公司邀请参加笔展

40多年的云卷云舒,王剑先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写字获奖的学子,人生的变迁,时光飞逝,曾任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副秘书长和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常委的他,积极致力于行业科普场馆的推进与科普传播工作,并通过政协的社情民意和提案平台,多次建议社会各方需要关心爱护民间手艺人,使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他的提案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并予以报道。如今满头乌发开始花白,他也退休了。但他不变的是笔缘之情,收藏的数百支古董钢笔,静静地躺在他的书室,它们都是王剑先生从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寻寻觅觅而来的,这些不同品牌、不同工艺、不同颜色的钢笔,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在书写着时代风云的同时,也留下了时代的痕迹,而这些痕迹,都是带着岁月的温度的。正是这些蕴藏在钢笔中的岁月温度,炙热着一位收藏者的心。

多年的梦想,王剑先生要为他收藏的古董钢笔立传,于是萌发了编撰《笔缘》一书 的想法。他非常执著,书的文字部分,他先后改了九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如此刻苦,是因为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有关古董钢笔的鉴赏图书,带着油墨的清香。他从一个收藏家的角度,将带着岁月温度的收藏介绍给世人,也为他的40多年的笔缘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赞可圈。

谨此为序。

识于大言斋

2023年12月13日

(作者系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

序二 燕闲清赏中的精神安顿

汪涌豪

许多人一说起“玩物”就想到“丧志”,不知玩物之风古已有之,且如宋吕大临《考古图》所说,非徒为耳目奇异玩好之具而已。其帖拓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或观其器,诵其言,使三代遗风,如见其人,诚足助人“养志”。若再有心探其制作之原,以补经传之阙与前人之误,使后世君子有意于此者,将有考焉,更能拓展见识,增广学问。唯此,真识其好者,每接一物,必不为侈丽,必俟风月晴和,扫地焚香,别设净几,潜心玩味,既明其度式,复揭其来历,最后再以审美眼光辨其美恶,以畅情怡性。如此人间氛垢,扫荡尽矣。人生清欢,孰过于此?

▲王剑与派克先生的玄孙在上海见面

明人高濂博学好古,是玩物养志的典型。其所作《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笺》,遍考钟鼎卣彝、窑玉古玩、书画法帖、文房器具,对诸如铜器、玉器与瓷器的型制,历代碑帖与绘画的特点及名香的制法,都有精到的赏会与品藻,尤其对文房器具,包括书房内家具器物的位置、数量、式样,均有论列。耳目所及,真知确见,足见真正的品鉴非假“身目”,而赖“心目”,所谓“游心于物”。且目的不在居奇图利,而在保摄志气。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味,指向的是一种不以物使、不为物役的雅道逸趣,是中国人向往与抱持的人生至高境界。

这里说到了文房。文房收藏,虽不仅限于笔、墨、纸、砚,但笔无疑居重要地位,乃至蔚为大宗。追溯笔的起源,最为人所知的是蒙恬造笔的传说,然许慎《说文解字》称“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可知秦以前,笔实已有之。故清人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详记汉人制笔如何“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可知发展到汉,其工艺已极精致。尤体现在笔管的装饰,每每通过镶嵌、雕刻、描金、施釉等工艺,赋予其特殊的美感。至于笔毫,则要求“尖”“齐”“圆”“健”具备,唯“四德”具备,方称珍品。由此发展出专门的收藏雅好。无论民间自制,还是宫廷造办;又无论是竹、木,还是玳瑁、象牙、犀角,抑或玉、瓷、珐琅,都有人赏其管坚毫柔如君子,并着意庋藏。海通以后,18世纪英国人詹姆士·倍利发明的金属笔尖及19世纪美国人沃特曼发明的自来水笔传入中国,后经不断的迭代发展,日趋完善,日显其便利,并渐渐形成美国派克、英国沃特曼、法国比克、德国辉柏嘉与日本派通等著名品牌,惜乎没有人像唐秉钧这样发为专著,一一著录讨论。

▲王剑在第22届国际博协会上

与“敦煌女儿”樊锦诗院长的合影

但在广大的民间,收藏西洋钢笔的却大有人在。在上海,则不能不推王剑。王剑兄出自收藏世家,受父亲影响,自小喜欢琢磨钢笔。累积至于今,已历四十多年。工作之余,他只做此一件事。收藏的各种古董钢笔达数百支,其中不无稀见的精品,更多见证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国产钢笔。每每长日更深,一笔在握,他必定穷极其源,又细究其理,乃至格其优劣而后安。如此明察究辨,从留心物之外,即与笔的制作相关的历史外缘,到明其本末终始,即笔本身的型制、特质,既不失其大小轻重之宜,又得其经权之用,其赏鉴水平日益精进就可想而知了。至于不以什袭而藏为满足,而能在向物问学的同时,体认真好古重在聚道,能聚道方能好之而无敝的道理,因此能即物、应物而见道,个人修养日渐提高,是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唯贤者能好之”,就更难能可贵了。

记得明人董其昌《骨董十三说》曾说:“人莫尚于据德游艺也,立身以德,养生以艺。先王之盛德在于礼乐,文士之精神存于翰墨。玩礼乐之器,可以进德;玩墨迹旧刻,可以精艺。居今之世,可与古人相见在此也。助我进德成艺,垂之永久,动后人欣慕在此也。”再扩而大之,中国人常以寻幽、抚琴、焚香、品茗、听雨、赏雪、侯月、饲鹤、莳花为人生“九雅”,其本意无不在求游艺进德,绝非放佚自肆,以货殖为念明矣。

王剑兄性恬淡,为人含蓄亲厚,乃谦谦君子。其逃虚避俗,专注一事,在人,或以为是假以破闷送日;在他,不废时失事,流为游惰,正是为怡情养志。其间,曾无一丝一毫俗利萦于胸。所谓会心正不必多,亦不在远,这样的个人胜业,践行的正是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真正的生活美学。又,古人有所谓人无癖好不可与交的说法,又称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大多无癖,何者?为其无性情,尤无可以耐烦和持久的真性情。王剑兄于此一往情深,可谓真性情,真可交。因其性亮洁,其胸次高迈,其收藏自别于常人,而更近于先贤所推崇的游艺进德,这是个人最钦佩他的地方。

值其大著出版,故忝为数语如上,以原其初心,并增广其所以收藏之意云尔。

是为序。

癸卯年正月于海上巢云楼

(作者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董钢笔欣赏

▲世纪黄杆蒂福大号派克对笔

▲英国天鹅对笔

▲大理石纹花杆派克对笔(吊笔)

▲犀飞利对笔

▲红杆袖珍派克对笔

▲爱弗释对笔

THE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火蝾螈的饲养方法,将水温保持在15

ABCDE罩杯的差距有多大?哪个罩杯手感最好?

最新发表 newmodule
友情链接 new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