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JoyShockley 于 2015-7-22 21:30 编辑
电阻,电容选取考量
Yizhe Hu
一个完整的工艺库,往往会提供各种选择的电阻和电容,本文根据28nm 工艺库实例,和Jacbo的书来简要讨论一下选取原则。
本文只供新手考量,不足之处烦请指正。
1. 电阻篇
片内电阻主要有:多晶硅电阻(p+ poly,n+ poly),扩散区电阻(p+,n+),和n-well电阻。其中,多晶硅电阻和扩散区电阻,又分为添with silicide和without silicide (通过添加silicide层,可以获得更低的方块电阻值,如图1所示)。
它们的阻值会受到电压和温度的影响,简单的计算公式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es温度.png (20.9 KB
, 下载次数: 329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0:37 上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es电压.png (22.72 KB
, 下载次数: 305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0:37 上传
其中,TCR1,VCR1是一阶温度系数和电压系数,单位:10e-6/摄氏度,10e-6/V;
TCR2,VCR2是二阶温度系数和电压系数。
图2. 总结了典型CMOS工艺中各个材料的性能。我们可以发现,
* N-well,p+ poly without silicide都有很大的方块电阻。用于产生几k电阻。
但是,n-well电阻的温度系数和电压系数很大。电压系数大的原因,主要是n-well和p-sub之间的耗尽层随着电压增加而增加。
* 加了silicide层后,各个材料方块电阻显著降低。用于产生几百欧的电阻。
* 各个材料的由于物理特性不同,表现的电压系数,温度系数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决定。
图3 给出了 28nm工艺下Base band 和 RF各个电阻模型。以RF为例,提供了三种电阻模型:
rppolyl_rf, rpploys_rf, 和rppolywo_rf
这里r 代表resistor,ppoly代表p+ poly,wo代表without silicide,s代表small(W<2um), l代表large(W>2um)。
根据阻值公式 R=方块电阻*(L/W), 我们可以知道,
rppolywo_rf 适合作大电阻1k-几k,用于射频电路中“隔交通直”的作用。例如:LNA和Mixer间的大电阻
rpploys_rf 和 rppolyl_rf 都适合做小电阻几百欧,其中同样L下,rppolyl_rf 能够提供更小的电阻。
我们还发现,射频电阻只有ppoly材料,这可能与ppoly有较小的电压系数,温度系数以及低mismatch相关。
毕竟在射频设计中,电路性能对参数更加敏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licide.png (121.44 KB
, 下载次数: 349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0:44 上传
图1. 采用Silicide来降低Active Region和Poly的方块电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ES.png (274.37 KB
, 下载次数: 348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19 23:48 上传
图2. CMOS工艺各项电阻材料典型性能总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SMC RES 1.png (216.14 KB
, 下载次数: 327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0:24 上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SMC RES 2.png (100.05 KB
, 下载次数: 308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0:24 上传
图3. 28nm电阻模型
2. 电容篇
CMOS工艺出现过的固定电容主要有:Poly-to-Poly电容,MIM电容,以及MOM电容。
2.1 Poly-to-Poly电容
要实现Poly-to-Poly电容,必须有两层Poly的CMOS结构。图4 显示了Poly-to-Poly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缺点:两层poly工艺,单位面积电容值小,底层poly和P-sub之间会形成大的寄生电容(已淘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p cap.png (137.85 KB
, 下载次数: 331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6:09 上传
图4. Poly-to-Poly电容
2.2 MIM电容
MIM电容主要利用不同层金属和他们之间的介质形成电容,如图5所示。
优点:相比于Poly-to-Ploy电容,其可以利用Via和特殊工艺分别将奇数层连接(M9, M7, M5)和偶数层 (M8,M6, M4)连接, 如图5所示),这样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电容。
缺点:在65nm工艺下,即便用上9层金属和Poly去构建MIM,其单位面积电容也只有(1.4fF/微米平方),而寄生电容Cp可以达到总电容的10%,如图6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IM.png (169.22 KB
, 下载次数: 321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6:10 上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im2.png (7.76 KB
, 下载次数: 327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6:11 上传
图5. MIM电容结构示意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IM3.png (16.98 KB
, 下载次数: 340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6:18 上传
图6. MIM电容及其寄生电容
2.3 MOM电容
与MIM电容不同,MOM电容是主要利用同层金属的插指结构来构建电容,如图7所示。
在图7中,同侧不同层金属可以仅用Via连接,来增加单位面积电容,不需要增加新的工艺,与金属连线制作相同。
这样,9层金属都用上,可以增加约9倍电容值;而对于MIM结构来说,9层金属只能增加约一半4倍(奇数层和偶数层”一正一负“)。
优点:
*高单位电容值
*低寄生电容
*对称平面结构
*优良RF特性
*优良匹配特性
*兼容金属线工序,无需增加额外工序
正因为如此,在先进CMOS制程中,MOM电容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电容结构。
如图8所示,在28nm工艺中,固定电容只有唯一的MOM形式。
图9 显示了28nm工艺下电容的电路符号和版图。
RF MOM只有唯一的模型:cfmom_wo_rf(上)。它是三端器件,制作在N-well上方,N-well接到VDD,对周围噪声起到屏蔽作用。
BB MOM有两种选择:cfmom_2t(中) cfmom_wo(下)。前者是二端器件,下方没有well。后者为三端器件制作在N-well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om.png (197.64 KB
, 下载次数: 323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6:26 上传
图7. MOM电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ap.png (27.81 KB
, 下载次数: 316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06:42 上传
图8. 28nm 电容模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SMC mom sche.png (160.39 KB
, 下载次数: 317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19:09 上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ap layout.png (587.88 KB
, 下载次数: 337
)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0 19:09 上传
图9. MOM in 28nm (上: cfmom_wo_rf 中: cfmom_2t 下: cfmom_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