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第398个家庭科学小实验。
在实验开始前,咱们先来听个经典儿歌吧!
这熟悉的旋律声响起,都让人忍不住跟着唱起来了,在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和我一样的疑问,蜗牛为什么能在几近垂直的树干上攀爬而不掉下来呢?尤其是还背着厚重外壳的情况下。
为了弄清楚原因,看来得近距离对蜗牛观察一番了。
01
去哪找蜗牛的踪迹?
想要顺利找到蜗牛,先要对蜗牛的生活习性有个大致了解。
1·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
2·蜗牛喜欢潮湿的天气,怕水淹,吃地上的树叶和树汁还有树枝,雨水正好能帮助蜗牛加以消化。
3·蜗牛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
总结来说,雨后或晚上的湿漉漉的灌木丛是寻找蜗牛的绝佳场所。
正好近几天,时不时有阵雨,家附近绿化带符合了阴暗潮湿这个环境条件,也就成了偶遇蜗牛的好去处。
我找到的这个大家伙叫非洲大蜗牛,与小时候在野外经常碰到的蜗牛比起来,个头大了几十倍,它附近还有不少同类,看来还是属于群居型动物。
虽然个头大,壳也似乎看起来更笨重,但据观察而言,非洲大蜗牛能轻松的把自己挂在垂直的石板上。
02
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我特意给蜗牛准备了一面可以立起来的镜子。
将蜗牛放到镜面上的时候,由于蜗牛感受到了我的触碰,选择缩进了壳里,用来抵御可能到来的危险。
于是我耐心等待了一段时候,蜗牛确定了自己并没有危险后,重新伸出头在镜面上爬行。
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蜗牛是依靠腹足爬行,并且是滑动前进的,镜面上,还留下了大量的透明黏液。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蜗牛分泌出的黏液,使腹足和镜面之间形成真空,所以它会牢牢的吸在镜面上不会掉下来。
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请参考下方的实验视频↓
03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物这门课程时是一个重点,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
非洲大蜗牛的物种分类,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直腹足亚纲,柄眼目,玛瑙螺科,非洲大蜗牛属。
蜗牛的腹足上生有一种腺体,叫做足腺,也就是分泌黏液的地方,它能帮助蜗牛爬行,生活中如果你细心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能清楚看到足腺分泌的黏液痕迹。
实验中的观察对象—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它会吃掉大量的本土植物,改变栖息地,威胁生态环境。
同时,它还是一些病原体和寄生虫的病媒体,会传播鼠肺线虫,感染人类造成一种脑膜炎,所以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大型蜗牛,要避免触碰和食用。
最后给大家再分享下关于蜗牛有趣的小知识。
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它们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它们用齿舌—一个带状结构,上面布满牙齿——碾碎食物,以便消化。
蜗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气孔,它会把粪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
好了,今天要分享的实验就告一段落了!需要强调的是:
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请勿直接触碰或食用。
壁虎是靠什么在墙壁上爬行的呢?欢迎底部留言区探讨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