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梅西进球> 有时候应对“早起打卡分钱”只需要常识

有时候应对“早起打卡分钱”只需要常识

2025-09-17 22:00:39

有时候应对“早起打卡分钱”只需要常识

堂吉伟德

近期,一种“早起打卡分钱”的活动,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走红。用户投入数十元至上万元不等的金额后,在规定时段内登录指定的微信公众号打卡报到,一段时间后,打卡人可以按照投入金额的比重,瓜分未坚持打卡人的保证金;或通过分享个人二维码,吸引新用户加入,提取他们投入金额的一部分作为佣金。看似是监督用户早起、“一边养生一边赚钱”的活动,实际上却暗藏陷阱。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过“早起的人儿”却未必能圆“打卡分钱”的美梦。在公众号或者APP打预存保证金,然后按时打卡就可以分钱,这种模式似有“催早行动”的积极意义,坐着就把钱分了的“不劳而获”,确实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时不断吸引新用户的参与。互联网的倍级裂变效应,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将人的贪欲性发挥到了极致。只是“黄粱美梦终将破”,及至平台跑路,钱款被骗,才发现此时自己又成了被人收割的韭菜。

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既有固有套路的延续和翻新,也有新模式的涌现与设立,但无论形式如何演变,在运作模式上和内核表现上都“万变不离其宗”,皆有用后期新人头的份子钱,来作为前期投入者分红盈利的本钱,像滚雪球般玩着“空手套白狼”的“庞氏骗局",用击花传鼓的把戏将人的贪欲充分调动起来。

“早起打卡分钱”的活动跟我们惯常所见的“庞氏骗局”并无差异,区分起来也极其容易。自然,识别这种骗人的把戏也相当简单,只要坚持“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常识判断,就可以真伪立断而选择远离,而不是“为利而动”的跟风而上。同时,若稍具一点经济学常识和社会风险意识,都能想到“打卡分钱”的本钱来源,不过是用后钱补贴前者,像传销一样赚取巨额的人头费。再加上小恩小惠的诱惑极易让人失去理智而变得疯狂,不断累加的投入和增加的新用户,则为平台跑路创造了条件。

于风险爆发后,舆论的矛头往往指向于监管的低效甚至失灵,“何以未能及时发现”的追问,在此时变得理直而气壮,寻求保护或者权利救济者在此时显得无辜而虚弱。诚然,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如网管、公安等部门的职责履行如何,监督及时性不够确实值得追问,网络平台的第三方技术防控履行如何也需要深究,但每一个受骗者却未必就是无辜的受害者,也并非没有任何责任的权利人。恰恰相反,权利者更是监督者和防控者,权利的保护与救济,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认识上的自觉、自为与自律,建立在对常识的遵循与尊重上,若是基于对常识的忽略或者对风险的忽视上,“为利而驱”的权利放弃才是真正的风控之患。

“庞氏骗局”频现,投资者为何“飞蛾扑火”?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投资者都清楚此类骗局非法传销的实质,但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个人。现实中,真正可怕的并非“常识的缺失”,而是精致人欲下的贪婪、功利与投机。那些看似可怜的“受害者”,他们从一开始就识破了传销的骗局,却挡不住利益的诱惑而“拼力赌一把”。人人效仿和跟风所形成的群聚效应,让置身其间者都变成了眼红的赌徒,熟谙“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参与者,变成了推波助澜的帮凶,并把“击花传鼓”的游戏不断推进。

防控"早起打卡分钱",本质上是人性的教育。相比常识普及而言,实现对人欲的控制更难。于此,除了监管部门要做到“露头就打”,从外围上对公众利益给予保护,让权利获得免受伤害的恐惧,还要进行人性教育与人格的塑造,让个体基于后果敬畏而懂得实现自我的控制,而非心存侥幸而克意放纵,不但自己甘愿落入瓮中,还鼓动别人成为事实上的帮凶,对于这种人不能仅视为受害者,还应以施害人给予惩处与教育,如此多管齐下和分级施策,才能让人性不肆意疯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年最新指南:手机怎么开户买股票,三步搞定安全又便捷

淘宝怎么关闭首页摇一摇功能

最新发表 newmodule
友情链接 newmodule